需求韧性和景气度持续超预期 我国工程机械“一枝独秀” ♓ 《hth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hth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中新网马六甲12月31日电 (陈悦 魏源),由中邦三亚公共寒暄钻研院连系“中邦好故事”数据库、东盟中邦工商总会、马六甲之窗等单位进行的“2022中邦三亚公共寒暄论坛”,31日正正在马来西亚凶隆坡、马六甲战中邦北京、三亚四天分袂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 论坛重要商讨后疫情期间的邦际经济形式及RCEP为地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论坛上公布hth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03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麵會,請5位中國高鐵一線工作者(名單附後)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鐵發展”與中外記者見麵交流。國新辦就“改革開放與中國高鐵發展”舉行中外記者見麵會。中國網 宗超 攝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主持記者見麵會。中國網 宗超 攝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麵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五位中國高鐵一線工作者和大家見麵,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鐵發展和大家做一個互動交流。首先,我先逐一介紹這幾位工作者,他們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動車段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先生,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張潤秋女士,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線路維護技術專家工作室首席導師呂關仁先生,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女士,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機務段高鐵司機、首席技師陳承儀先生。按照慣例,先請他們逐一和大家簡短聊幾句,然後就開始互動交流。董師傅您先請。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中國網 宗超 攝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董宏濤,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動車段的一名動車組機械師。我們主要負責動車組的日常檢修和維護運行安全,因此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動車醫生”,每天晚上,運行一天的動車組都會回到動車檢修庫進行全麵的“體檢”,確保第二天安全上線運行。2007年西部首開動車組列車,我榮幸的成為全國第一批動車組機械師。幹了這些年,我檢修過的動車組有7萬多組,全麵掌握了多種型號動車組的檢修知識,同時我還帶領我的團隊攻克了19項動車的技術疑難問題,革新改造實用工具11項,獲得了7項國家專利,被大家稱為“全能型動車工匠”。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是全路唯一一個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的“全國示範性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今天我也帶來了工作室的創新成果,這是我們動車機械師應急處置用的工作背心,設計它的初衷主要是為了幫助動車機械師進行途中應急處置。它將我們應急處置所需的17種工具材料集成在這件背心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在上麵設計了反光條,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在進行運行應急處置的時候,動車機械師隻需要穿上這件背心就可以,就不需要攜帶笨重的工具材料。從動車檢修的門外漢到全路的專業技術帶頭人,我親身經曆和見證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和中國高鐵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感到非常自豪,中國速度是我們千萬高鐵人幹出來的,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希望通過今天的溝通和交流,能夠讓大家對我們動車檢修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謝謝。襲豔春:謝謝董宏濤師傅。給大家透露一下,剛才我掂了掂,還挺沉的。有請張潤秋女士。北京南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張潤秋。中國網 宗超 攝北京南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張潤秋: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張潤秋,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作為一名鐵路基層一線的服務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確保旅客在車站的出行平安有序。旅客出門在外,最希望的就是旅途平安、快樂,在工作當中我們以潤秋服務台為載體,用一部熱線電話、一張名片、一個微博搭建起了與旅客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工作中我們也努力做到急旅客之所急,幫旅客之所需。為了提高整體的服務技能,我帶領服務組的姑娘們利用業餘時間堅持學習技能知識,用心為中外旅客提供服務。我出生在1979年,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40年來,中國鐵路給旅客帶來了很多驚喜,從新老南站的變遷到中國第一條時速350公裏的高鐵京津城際開行,到現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複興號”在北京南站每天開出,我有幸見證了中國高鐵的發展。對於我來講,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國鐵路給旅客、給老百姓出行帶來的便利和快捷,更直接踐行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初心,在一線服務過程中廣大旅客對鐵路的認可和讚譽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褒獎。為此,我非常慶幸我是中國高鐵第一站人,我非常自豪我是中國鐵路人。謝謝大家。襲豔春:潤秋的工作很辛苦,直接和旅客打交道,每天要麵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客人。張潤秋:每天的旅客基本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服務是希望旅客更平安快樂。襲豔春:辛苦了,謝謝。接下來請呂工講兩句。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呂關仁。中國網 宗超 攝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呂關仁: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呂關仁,來自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部,我們這個部門的職責主要是負責鐵路線路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我是1984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一直以來從事軌道技術工作。2008年以來,非常有幸參加了中國多條高鐵的動靜態驗收,參加了鐵路總公司多項線路技術規章的編寫或審查,參加了鐵路總公司多項高鐵線路維護科研項目的研究。我還擔任了鐵路工務技術手冊《軌道》主編完成了編寫並已公開發行。自2004年以來,我擔任濟南局鐵路線路維護專家工作室首席導師,舉行了20多次講座,為中國高鐵線路維護的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快速發展,為了完成各項科研任務我們隻爭朝夕,全心投入,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為了中國高鐵的建設,我們鐵路人“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謝謝大家。襲豔春:呂工談起鐵路來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投入,一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和大家多聊聊,謝謝。有請趙紅衛。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中國網 宗超 攝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趙紅衛。我主要是從事高鐵動車組的研發,我非常幸運的參加了“複興號”動車組的研製工作,我和我的團隊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列車的網絡控製係統研製,這就相當於動車組的大腦。從2013年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啟動,到動車組完成組裝調試並下線,從在鄭徐高鐵進行420公裏重聯和交會實驗,到“複興號”正式命名並在京滬線實現時速350公裏運行,再到長編組的“複興號”上線運營。我參與了“複興號”動車組從研發到運營的全過程。“複興號”不光是外觀更大氣,性能更優異,旅客乘坐舒適性也進一步得到提升,安全保障也更全麵了,能夠參與到“複興號”動車組的研製,我感到非常的幸運,也感到非常的自豪。謝謝。襲豔春:謝謝趙紅衛。趙紅衛是鐵路戰線的巾幗英雄,能夠參與到那麼核心的工作當中,我們同為女性,也非常自豪。最後,有請陳師傅。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高鐵司機陳承儀。中國網 宗超 攝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高鐵司機陳承儀: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陳承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機務段的一名高鐵司機。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高鐵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張“國家名片”,我作為其中一員感到很自豪。我對高鐵司機的理解就是兩個詞:安全、舒適。首先我要把我的旅客安全地送達目的地,同時還要給他們一段更加舒適的旅程。其實要做到這些非常的不容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和磨煉,每一名高鐵司機都要經過普速列車的副司機、司機、動車司機、高鐵司機的層層選拔和考試,整個過程累計駕駛裏程要超過20萬公裏,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經曆了大浪淘沙、千錘百煉。我出生在鐵路家庭,從小我的夢想就是開火車,我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開過蒸汽、內燃、電力、動車、高鐵列車,如今開上了“複興號”動車組,我不僅圓了我兒時的夢想,我還親身經曆了新時代中國鐵路的變遷。今天,中國高鐵不僅給國人帶來了便利,而且還駛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希望,更多的國家能夠和我們一起共同奔向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襲豔春:謝謝陳師傅。我們剛才在休息室聊天,像陳師傅這種開過各種車型的司機也不多見,是很幸運的事情。陳承儀:是啊,像我們動車、高鐵這一係列車型都開過的人非常少。特別是以前,蒸汽機車的環境非常惡劣,當時有一句順口溜,“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撿碳的,仔細一看是機務段的”,環境非常得苦。後來,我們發展到內燃機車時代,司機室雖然沒有煤灰,但是噪音大、油汙多,工作服髒兮兮、油膩膩。現在是高鐵時代,司機室寬敞、明亮、幹淨,動車組司機、高鐵司機全部都是穿西裝、打領帶,在自己移動的“辦公室”裏駕駛列車運行,可以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襲豔春:不說別的,陳師傅著裝的變化也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從最初滿身油汙的形象到現在西裝革履的形象,大家也能看出來鐵路的發展和變化。再次感謝五位工作者。下麵,開始互動環節。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的40年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一路領先,可以說發展得非常迅速。各位都來自高鐵一線,剛剛也都做了自我介紹。我想進一步了解,大家能不能結合自己的一線工作經曆和所見到的、感受到的高鐵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國家帶來了怎樣的改變?以及給您身邊的人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謝謝。趙紅衛:改革開放40年,中國鐵路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我們知道,在1978年的時候我國線路裏程隻有5.2萬公裏,到底已經發展到12.7萬公裏,我們的高鐵更是發展迅猛,到去年年底我國已經擁有2.5萬公裏的裏程,占世界高鐵運營裏程的66%。另外,我們國家也具備了全套完備的技術體係,也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性轉變。作為一名鐵路科技工作者,我感到生逢其時。我還覺得,高鐵像是一個巨大的舞台。首先,是科技工作者能夠發揮自身價值,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舞台。經過我們國家多年的飛速發展,目前高鐵運營裏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運營場景最豐富,這不僅對鐵路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也為個人才華提供了廣闊舞台。第二,它也為國內鐵路的產學研用各個部門提供了協同合作的舞台。就拿“複興號”動車組來說,它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來組織,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來技術牽頭,聯合國內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來研製完成的。第三,它也是全球鐵路同行共同交流合作的平台。現在不僅是我們工程師“走出去”,更多的是國外的鐵路同行走到中國來,去體驗我們的“複興號”,參觀我們的實驗室,了解我們最新的一些技術發展動態,我們也非常樂於把高鐵發展的經驗與國外的同行分享,共同促進整個世界鐵路技術的發展。謝謝。陳承儀:高鐵的發展讓我感受到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快”字,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發展速度快。就拿福建省來說,原來是全國路網的末梢、盡頭線,要出省隻有一條鷹廈鐵路。2009年,溫福鐵路順利開通以後,福建鐵路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可以說,東南沿海的大通道已經成為國家鐵路網“四縱四橫”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省也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動車”的省份。改革開放40年來,福建高鐵從無到有 ,到現在織密成網,很多老福建人見到我都很感慨地說,現在的發展速度,在原來想都不敢想。二是運行速度快。福州到北京,原來需要50多個小時,現在經過合福高鐵,隻需要7個多小時,運行時間縮短了85%。高鐵給人們帶來了便利,更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福州到廈門隻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而且實現了“公交化”運營,“同城化”效應更加凸顯。我們可以在鼓浪嶼的海浪聲中起床,中午到福州品嚐一下佛跳牆,晚上可以到武夷山喝一杯熱茶,甚至我們可以在福州生活、廈門工作,人們的生活方式、格局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如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複興號正式上線運行,我很有幸擔當了福建省第一趟複興號列車的值乘任務,我覺得特別提氣。我相信,中國的鐵路會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謝謝!張潤秋:改革開放40年,中國鐵路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體驗。從變化上來講,我作為一名客運服務工作者,最大的感觸就是服務之變,怎麼說呢?第一,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高鐵出行。以京津城際為例,2008年日均發送旅客在4.9萬人,上半年日均發送旅客在8.2萬人,這個數據說明高鐵成為很多旅客出行的首選。第二,運輸服務發生了變化。從紙質車票到電子車票,從普通綠皮火車到現在的複興號,從人工檢票到現在自助身份證的刷臉識別驗證驗票,從售票處的排長隊買票到現在的互聯網購票,還有原來在火車上的推著貨車賣貨到現在的網上訂餐,可以說40年前不敢想的事現在都實現了。第三,服務方式和理念的變化。速度的改變讓很多人甩掉了出行的包袱,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12306網購車票的出現讓售票廳不再排起長隊。還有身份證人臉識別係統,讓乘車不再繁瑣,兩秒鍾檢票進站,更方便、更快捷。可以說,中國高鐵的發展讓廣大民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謝謝大家。襲豔春:沒有更多的補充就繼續提問,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問題。光明日報記者:近年來,中國高鐵發展日新月異,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的便捷。請問在座的幾位嘉賓,中國未來的高鐵會是什麼樣?襲豔春:有誰願意暢想一下嗎?說了過去,可以暢想一下未來。董師傅先來講。董宏濤:我說幾句,暢想中國高鐵的未來。我想先介紹一下動車機械師的群體,可能大家坐高鐵更多的是注意服務人員,但其實還有一個“動車醫生”動車組隨車機械師,他負責動車組所有車輛設備的運營安全,安全責任很大。還有地勤機械師,動車組運行一天,每天晚上會回到動車庫裏檢修。這一群動車檢修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黑白顛倒”。我們是踏著夕陽來,迎著朝陽走。每天晚上夜深人靜人們進入甜蜜夢鄉的時候,動車檢修庫還是燈火通明、一片繁忙的景象。當大家第二天乘上高鐵動車組,踏上一天旅程的時候,動車組機械師才能安心的休息。我作為一個動車檢修人,暢想中國高鐵未來,希望動車檢修的未來能夠實現自動化,逐步減少人力和勞動強度,使我們國家的動車組檢修更智能化、更現代化,更高效。謝謝。張潤秋:中國高鐵在我眼中未來的樣子是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完美結合,從而讓乘車旅客感到我們的服務更溫情、更有溫度。以乘車為例,提前一天就會有乘車提醒,讓您能夠安排好行程計劃,以免有購票或者乘車時間的改變。另外,還有乘車地、換乘地、到達地天氣情況、溫度情況的信息發給您,讓您更好的合理安排出行。如果來到車站,會給您家一樣的感覺,可能會有智能機器人直接在大門口給您打招呼問好,為您全程引導進站服務。如果您在車站遇到困難或者求助的時候,有一個客服平台,直接點求助按鈕或者在我們的手機客戶端上,發出指令,後台就會為您指派一個專門的智能機器人,到達您的身邊,為您開啟困難的解答模式。另外,到了站台,會有列車上的服務員,也是智能機器人,在車門口進行迎接,並且在您進入車廂內以後,如果是老幼病殘孕的重點旅客,它會非常親切周到的幫您量體溫,或者調整車廂內的溫度,這樣的話會在乘車的感覺上更舒適。還有列車座椅上會有點鍵服務按鈕,如果您想在車上用餐或者是在車上用飲料,隻要一點鍵,下拉菜單出來,就會看到許多選擇,點到以後智能幫手就會把餐和飲料送到您的座位上,非常方便。我相信中國高鐵會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更多的溫馨服務,我們也一定會更好地提升服務品質,讓大家在出行當中感受到高鐵帶來的便捷和快捷。謝謝。呂關仁:我認為中國高鐵將會率先建成世界上最現代的高鐵網絡,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從茫茫雪原到天涯海角,中國將會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高鐵網絡,更多的“複興號”穿越城市鄉村,跨越田野阡陌,相鄰大中城市1到4小時到達、城市群半小時到2小時到達,“千裏江陵一日還”的快速、“公交化”的便捷,中國高鐵將為新時代更多人民的出行提供便捷、成為出行首選,謝謝大家。襲豔春:鐵路網絡更加要遍布祖國的各個地方,讓大家出行更加方便,服務也更人性化,包括機械師們也可以更自動化地進行檢修。趙紅衛:我是做動車組研發的,我說一下未來動車組的發展方向。第一個會朝著係列化的方向發展,我們知道“複興號”時速350公裏動車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車組,我們還會覆蓋不同的速度等級,像時速160公裏的動車組,我們已經研製完成了,正在進行試驗。後續還會研製適應不同環境線路,不同速度等級的動車組。第二個發展方向會朝著更加綠色、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複興號”動車組采用低阻力的流線型車頭,我們還會進一步采用輕量化的車體和轉向架,進一步減少列車阻力。另外,我們也會采用更加節能環保的材料,采用可降解的材料,把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第三個發展方向,剛才大家都提到了,動車組也會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們在京沈高鐵試驗了具有司機值守的自動駕駛係統,未來服務於京張高鐵以及北京到雄安新區的京雄城際鐵路,我們都會采用智能化的技術。包括剛才董師傅提到智能維修,潤秋提到的智能服務。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我希望未來能夠在國外坐上按照中國標準生產和研製的動車組,使中國高鐵的品牌閃耀世界。謝謝。中國日報記者:前段時間,有一個“高鐵上豎硬幣”的視頻成為網上熱點。請嘉賓談一談硬幣不倒是如何做到的?謝謝。襲豔春:這個問題呂工比較有發言權。呂關仁:高鐵上能夠豎硬幣,從線路的角度來說,就是高平順性。要做到線路的高平順性,我概括為五個字:穩、順、平、修、檢。“穩”就是路基、橋梁、隧道、涵洞基礎要穩,要嚴格控製工後的沉降。無砟軌道要求施工後的沉降不能超過15毫米,這個要求非常高。比如京滬高鐵,從北京到上海,所有鋪軌以後的沉降不能超過15毫米。“順”就是路基、橋梁、隧道、涵洞基礎軟硬不均,隧道、橋梁都比較硬,路基比較軟,從硬到軟中間有一個過渡段,這樣就要實現軟硬、硬軟的平順過渡。“平”就是鋼軌的表麵要平,要把100米的鋼軌到工廠焊成500米的長鋼軌,到現場以後再焊接成設計所需要的長度。可以說一根鋼軌跨千裏,中間沒有一個過去普通的軌縫,所以大家坐高鐵的時候再也聽不到“哢噠哢噠”這樣的聲音。“檢”就是高鐵采用了動檢車、探傷車許多綜合動態的檢測設備,隨時掌握線路的狀態,分析變化規律以及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為我們進行診斷。“修”,我們的高鐵夜間專門有4個小時不跑動車組,專門用於線路的維修和養護,這樣發現問題能夠及時修理,能夠經常的保持線路處在良好的狀態。由於采取了以上的綜合措施,所以中國高鐵的平順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所以我們的乘客乘坐高鐵的時候,才會有在350公裏時速運行的車廂上能“閑庭信步”,才有硬幣不倒這樣神話的呈現。謝謝。襲豔春:高鐵這麼穩,呂工很自豪。董師傅還有補充。董宏濤:剛才聽動車組上麵硬幣要立住,和線路確實有直接相關的關係,但是我想補充一點。從檢修的角度來講,跟車輛也是密不可分的。車輛的走行部、輪子、懸掛係統都是相關的,但最主要的是動車組的輪子。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路很平但車輪不圓,車跑起來也不穩。我們在日常檢修就要定期對動車組走行部車輪進行修形美容,采用專有的鏇輪的設備對動車組進行車輪踏麵的修形,恢複到完美標準的狀態,再加上關老師所說的平順的線路,硬幣就可以立住了,謝謝。中國新聞社記者:剛才大家回顧了過去、展望了未來,我更關心每一位高鐵工作者個人的工作。我想請教一下在座各位,你們在工作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你們的體會和感受是什麼?謝謝。襲豔春:遇到什麼問題或者挑戰,陳師傅先說。陳承儀:對於我們高鐵司機來說,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平穩操縱,指的是列車在運行中要勻速運行、精準對標的一個過程。極致的平穩操縱可以讓旅客感覺不到車動車停,甚至連一杯水都不會晃動。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克服三個挑戰。一是來自車型的挑戰。目前在福建管內有6種車型、9種不同編組,每種車型有不同的構造。就像CRH1型車隻有一個手柄,向前牽引、向後製動,CRH2型車有兩個手柄,左邊是製動,右邊是牽引。每種車型與操縱相關的上萬個記憶點,我們都需要非常了解。二是來自線路的挑戰。每一名高鐵司機都要精準地掌握每一條線路的每一個坡道、每一個曲線半徑的變化和不同,上坡時要提前增加牽引力,下坡時可以利用慣性,要隨時準備采取製動措施。比如福州站出站一公裏處,有一個千分之22的大坡道,如果提手柄太慢就會造成降速,提手柄太快列車就會不穩,甚至會產生衝動。三是來自環境的挑戰,比如天氣、飛鳥都會對列車運行造成影響。總之,如果司機車開得不穩,旅客就會坐得不舒服,如果標對得不準,上車的旅客就要多走一步路。所以我就不斷地琢磨平穩操縱的技能,並且我還隨身攜帶筆記本,把注意事項、操縱的點點滴滴隨時記錄下來。後來我總結了一套“動車組平穩操縱法”,在全路進行推廣,後來,同事們都喊我“海西第一閘”。我記得有一次,列車終到福州站,我剛從司機室裏出來,突然跑過來兩個旅客,他們問我是不是剛才開車的司機,他們說從來沒有坐過開得這麼穩的列車,我想過來看看司機長什麼樣。我當時一震,我們高鐵司機從來沒有在這種場合麵對旅客。看到他們微笑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了!謝謝!董宏濤:在動車檢修人眼裏,動車組也是有生命的,一年365天無論刮風下雨,包括下雪,飛機都停運了動車還開,風裏來雨裏去,總會遇到突發情況。這就要求動車組機械師必須要對“理論業務一口清、實做技能一手精”,同時要熟知動車組牽引製動等關鍵係統的相關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業務技能、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以最快速、最準確、最果斷的處置確保動車組安全。我們動車組機械師不僅僅能修車,還要懂造車,還要會開車,而且修車人心裏還要想著坐車人,是全能型的高鐵工匠,這是我們麵臨的一個挑戰。剛才我給大家展示了工作室的創新成果,動車機械師應急處置背心,我們也叫“單兵戰術背心”,這隻是我們日常檢修工作中創新的一個小點。在動車組日常檢修工作中應該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創新、去優化的地方,不斷挑戰未知,不斷創新,將是我們未來麵對的最大挑戰。最後我想說,作為第一代動車檢修人,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工作室的團隊,永攀動車檢修技術高峰,開展創新攻關活動,為動車組的安全保駕護航。我就說這些,謝謝。張潤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高鐵的發展為旅客帶來了更好的出行體驗。作為一名一線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時時刻刻都有挑戰、有困難,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旅客不斷提升的高品質服務需求,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從出生的嬰兒到年邁的老人,每個人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在前幾天有位王女士帶著兩位老人從南站乘車去上海,需要輪椅協助進站乘車,且攜帶行李非常多。就在王女士發愁的時候,我們主動幫她聯係了輪椅,並幫她聯係好了上海虹橋站的接車服務。王女士非常感動,跟我們說:“我沒有想到現在車站的服務這麼貼心,而且這麼具有人情味,我也想加入你們的隊伍把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旅客的需求一直在變化,我們的服務任重道遠。我們將“人生因服務而美麗,服務因用心而精彩”作為我們班組的格言。潤秋服務組成立8年來,我們從一張白紙到現在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定製式的特色服務體係。服務組成立至今,我們也得到了廣大旅客的認可,到目前為止收到感謝信8973封,錦旗819麵。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與誌願者聯合會建立起常態聯係,帶出了很多大學生的誌願者,也讓愛心通過誌願服務進行擴散傳播。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廣大旅客以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讚譽,我想這個讚譽既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也是對我們的激勵。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我們還要去努力,不斷的提升為旅客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讓更多的旅客能夠感受到高鐵出行的便利快捷。同時,也邀請大家經常到北京南站來,我和我的團隊一定會讓大家感受到如浴春風的感覺。謝謝大家。襲豔春:潤秋談了很多旅客的理解和認可,我相信沒有談到的,一定也遇到過不理解和委屈。所以,從麵臨的挑戰和問題上來講,可能讓一兩個旅客滿意是很容易的,讓所有旅客都滿意,是整個鐵路職工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下麵,繼續提問。最後兩個提問機會。工人日報記者:我這個問題提給陳師傅,剛才在介紹中提到,陳師傅被同事們稱為“高鐵試飛員”,請問這稱呼背後您有哪些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謝謝。陳承儀:所謂“高鐵試飛員”是說每一條鐵路新線在開通之前都需要聯調聯試,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試飛”“試跑”。由於我參加了福建省每一條新線的聯調聯試,所以同事們抬愛我,叫我“高鐵試飛員”。在聯調聯試過程中,司機的操縱直接影響到聯調聯試的試驗結果和數據的準確性。記得在2010年3月份福廈線聯調聯試的時候,規定的運行速度是200km/h,但由於是新線,我對線路還不太熟悉,在經過一個大坡道的時候,我提手柄慢了一拍,速度隻跑到198km/h。就是差了這麼一點點,就造成這趟列車前麵試驗的數據全部失效,這趟列車必須返回始發站重新出發進行試驗,所有車上工作人員的心血全部白費。這件事使我耿耿於懷,好幾天沒有睡好覺,我想,我一定要去琢磨和磨煉自己的操縱技能。後來,我的操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現在一說起“高鐵試飛員”,我就感到很強的、巨大的責任。未來,我可能還要參加更多的“試飛”工作,相信我會用更精湛的操縱技能來保證新線的順利開通。謝謝。襲豔春:最後一個提問。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請問趙紅衛女士,剛才提到智能化動車組,智能化動車組在全球是什麼樣的水平,研發和開通有何意義?趙紅衛: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製智能化鐵路的相關係統,國內鐵路在智能化方麵朝著三個方向做:一是智能建造方麵,包括工務工程的建造,會按照全數字化的係統去完成線路、橋梁、隧道的建設。二是智能動車組,這方麵比較重要的就是自動駕駛係統,目前一共分成四個等級,現在是GOA2,有人值守的自動駕駛係統,已經在京沈高鐵試驗段進行試驗。我們也在研究GOA4,就是無人駕駛的全自動係統。雖然我們知道地鐵已經有全自動的駕駛係統,但是因為地鐵速度等級相對比較低,運行的線路也是封閉的,對高鐵按這麼高的速度等級來研製,還要適應環境線路的要求,對智能化的技術要求就更高了。三是智能運維,我們準備在京張高鐵配套智能車站、智能服務、智能維修等相關設施,會朝著更加智能化的體係去發展。國外也有這方麵的技術,大家都認為智能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做。謝謝。襲豔春:再次感謝五位中國高鐵的一線工作者。我想通過他們簡短的介紹,也揭開了鐵路方方麵麵的麵紗,讓我們了解到還有很多人在默默無聞的奉獻,給我們提供非常平安、順捷的出行。中國的鐵路在每一個中國人心目當中都有一個特殊的地位,這不僅僅因為每年春運的時候,鐵路連接起了我們和故鄉之間的距離,不僅因為每次我們登上高鐵的時候,能夠親眼看到祖國各地的飛速變化,更重要的是,鐵路本身發展變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速度和中國發展。應該說,中國的鐵路建設是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非常好的縮影,也恰恰是因為無數個像今天來到現場的鐵路一線工作者默默無聞的奉獻和傾情投入,才讓鐵路有了飛速的發展,也助力了改革開放的進程。所以,再次感謝五位一線工作者的付出,也謝謝大家。今天的見麵會到此結束,謝謝。
